當前位置:縱橫輸入法2000A首頁>>縱橫傳媒報道

摘自《香港商報》

致力推廣縱橫漢字輸入法
──記南聯實業常務董事周忠繼

  今年三月二十三日,「香港中學校際中文輸入大賽」在香港專業教育學院青衣分校舉行,吸引了全港一百五十二間中學(佔全港中學學校數目的三分一)派出一千二百八十七位打字高手參加。

香港打字比賽勇冠全場

  今次參賽者使用的中文輸入法打破以往的紀錄,多達15種,除流行十多年及為人熟識的倉頡外,大部分是最近這一、二年間有在本港推廣的,例如:九方、縱橫、快碼等。

  決賽結果,初中組校際冠軍是採用台灣流行的嘸蝦米輸入法。嘸蝦米是以音、形、義結合而成的一種中文輸入法。高中組校際冠軍及亞軍都是採用縱橫漢字輸入法。縱橫這個輸入法,在港是頗為陌生,推廣只有一年多時間,參賽者只有48人,在是次比賽十三項團體及個人獎項中取得八項獎項,勇冠全場。另一輸入法為在港歷史悠久的倉頡輸入法,參賽者達七百餘人,取得兩項獎項。

  頒獎儀式由教育署張建宗署長主禮,頒獎嘉賓分別有立法會議員呂明華、丁午壽、中聯辦教科部初志農部長、職業訓練局執行幹事李鍔教授等。

  上述消息,在社會上並未引起太大的注意,但在學界,縱橫輸入法則頗令人矚目。

  縱橫漢字輸入法是由周忠繼所發明。而縱橫漢字輸入法系列軟件是蘇州大學縱橫漢字信息技術研究所與香港樂程有限公司合作研製。

  周忠繼,本港著名工業家周文軒之弟,兩兄弟與安子介共同創辦南聯實業,業務範圍遍及紡織、地產、船務、食品、中成藥、石油、金融、礦務等。周忠繼現為南聯實業常務董事。

  周忠繼早在八十年代初期便意識到電腦的重要性,而應用電腦,中文輸入法是越簡單、越易學、越快越好。周忠繼於是到處留意哪一種中文輸入法比較好,而自己亦經常嘗試,但都不十分滿意。以他當年六十多歲的年紀,對電腦本來一無所知,但仍勇於去闖難關,實在難能可貴。

  周忠繼有一次去新加坡,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認識了馬來西亞科技大學一位學系主任,在他的支持及幫助下,由周忠繼編著的「縱橫漢字輸入法簡體碼本」於一九八九年在香港出版。

  周忠繼說,「內地對中文字用法有一定準則,有六千七百六十三個字,故此,對於創立一種新的輸入法(有部分是以詞輸入的),是有一個目標和標準。加上當時內地的電腦還未普及,有需要趕上形勢,於是,我的縱橫輸入法是以簡體字開始,希望對內地的電腦發展有幫助。」

  不過,這本書在香港面世後,社會上反應不大,因人們都不願放棄流行的輸入法而冒然改用一種新法。

與蘇州大學合作發展

  九一年底,周忠繼以蘇浙同鄉會會長的身份訪問蘇州。在捐助電腦、興建學校電腦室之餘,得知蘇州大學有一個專門做文字處理的部門,於是決定將自己發明的「縱橫法」交給蘇州大學研究,以作進一步發展。

  九二年,周忠繼與蘇州大學合作建立「縱橫漢字信息技術研究室」發展縱橫碼軟件。翌年,縱橫漢字輸入法在DOS環境下系列的輸入及教學軟件問世,它們是《縱橫漢字系統》,《縱橫漢字編碼法教學演示軟件》,《縱橫漢字編碼法教學訓練軟件》,《縱橫漢字編碼法測試軟件》。開始培訓縱橫漢字輸入法教師。不久,無錫市組織了無錫市中小學教師縱橫碼培訓班。

  九四年六月,《縱橫漢字系統》一書,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

  周忠繼表示,九四年九月《縱橫漢字信息處理系統》和《漢字編碼法教學演示製作工具》二項成果通過了以國內計算機界權威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王爾乾教授和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字研究所陶沙教授為首的專家組的技術鑒定。鑒定委員會一致認為:《縱橫漢字信息處理系統》在同類漢字系統中處於領先地位,具有較大的推廣價值,同意透過技術鑒定,建議盡快進一步推廣使用。

  隨後,縱橫輸入法在華東地區迅速推廣和應用,蘇州、上海、常州等地均舉行比賽,江蘇省二十所重點中學的有關教師接受縱橫碼培訓。而浙江、山東等地亦逐漸普及應用。

香港蘇浙公學普及使用

  周忠繼說,至九九年,香港蘇浙公學校長王寶明去蘇州訪問,發現當地學校的縱橫中文輸入法很快,比香港流行的還快,一問之下,原來是香港的周忠繼發明,於是回港後在學校推行,令蘇浙公學的學生普及使用。而今次全港的「校際中文輸入大賽」,代表縱橫法的全是蘇浙公學的學生,而且獲得了非常好的成績。

  周忠繼說,縱橫法之快,已在今次比賽中獲得了肯定。但其實,中文輸入法亦不應太強調快,而「易學、易操作」亦是十分重要。目前,縱橫法正研究一個更新的軟件,令其更易學,更易操作,連老人家亦可以很快學會。不過,新的軟件則對速度的影響甚小。

  周忠繼已七十多歲,南聯的工作逐漸減少,但他的心總閒不下來,出錢出力為研究及推廣一種更快更普及的中文輸入法,並且在華東地區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他對今次本港的比賽,縱橫法的表現可謂「非常滿意」。如果縱橫法多些人學,多些人用,多些人比賽,今次的成績會更佳。

  他表示:「如果有哪些教育機構需要學縱橫法的而又有經濟困難,我願意資助。」

商報記者 龍小峰